##EasyReadMore##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我們需要多少倉卒之下的粗糙教改?堅決反對畸形版的十二年國教


前言
不知道各位是否曾經描繪過心目中理想的教育藍圖?
是不再被念不完的課程與考不完的試壓得喘不過氣?還是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入學與受教權,不在因為城鄉差距而導致競爭上的巨大劣勢?或者是學生可以快樂的在中等與初級教育裡就找到他們的適合的發展方向、每個理念與理想再教育裡都能被平等的尊重並給予實踐的機會?
教育部在十二年國教裡畫了這樣的一個藍圖,他告訴我們;「你要的多元與平等的教育理想將在這裡實現。」我們肯定教育部願意試圖讓台灣的教育往此發展的精神,但很遺憾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站出來反對教育部目前的十二年國教草案。
在教育部所推動的方案之中,我們看不到這種改變的趨向,我們的學生學的東西還是一樣是套裝式的、相對於西方而言既博且深的課程內容、看不到教育部要如何解決高職生的資源投注受到漠視的問題、看不到除了每週沒幾個小時之外的生涯課程之外,我們還投注了什麼其他的資源幫助學生探索以及發展他們性向與能力的規劃、也看不出教育部怎麼可能在103年讓各個學校的品質與資源都達到均質與優質化、我們的高中生履歷還是幾乎都是那個樣子,要嘛一類要嘛二類要嘛三類,在他們理論上應該要走的學術路線之中,這種讓學生幾乎出自於同一個模型的教育方式,要怎麼讓大學擺脫考試束縛,令教授找出除了考試以外,更能判斷這個學生是否適合該系所的方式,我們實在想不到。
我們看到的僅僅只有那對於百姓稍有幫助的學費補助、升高中職的免試制度、以及有關單位所宣稱的在我們眼中幾進於捏造的社會共識。我們肯定十二年國教的理想,但我們反對這種毫無助於理想的完成以及立場的偏頗的十二年國教。


破解畸形版的十二國教年神話
1.      大學區制可能無益於就近入學
以目前來說,除了前幾志願之外,絕大多數人大都選擇自己分數所能選到的最高分的離家近的學校,這一方面是就學方便,另一方面則是市中心等精華地段的學校分數通常偏高。在免試制度實施之後,由於考試領導教學的課程內容未做改變,大學升學(尤其是名校)仍是以考試為主,這會導致處於交通精華地帶,補習方便的市中心學校仍會維持其搶手情形,在名額炙手可熱的狀況下,住在附近的學生能不能擁有就近入學的機會相當令人質疑。
而且,擁有最多教育資源的地區,例如北北基地區會不會發生類似於九年義務教育一樣,北縣學生瘋狂將戶口遷移至北市,等非基北區者瘋狂將小孩遷入基北區的情形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2.      目前規劃無益於多元適性發展與減輕壓力
就像之前提到的,十二年國教並不像西方國家一樣有普及的專門職業學校(我們的高職科系往往是綜合的,單一性質的較少),也沒有國外高中的依據不同興趣而開放自由搭配選修的各類課程,這種要讓學生整天都還是在上博大精深的國英數物化的課程安排,要說能讓學生多元適性發展實在是有夠可恥。
另外,國小升國中也沒有考試,為甚麼那些小學生在壓力等相關調查的結果然不樂觀?除了父母缺少陪伴之外,那些不問三七二十一便把小孩子子送去各式各樣的才藝班的情形恐也是原因之一,在筆者之前(忘記是遠見還是什麼報紙了,應該是六七月的刊物)所看過的報導之中,許多家長被問到要如何幫小孩子應付十二年國教所會帶來的問題,有超過半數的家長回答要增加小孩子補習的時數,可見筆者所言並非空穴來風,壓力的來源很可能並非主要來自於考試,而是來自於家長對於孩子的成績與才藝的過度期待。

3.      沒有多元發展與適性課程的升高中免試制度製造了更多不平等
由於大學仍是以考試為主,如果筆者前面所言為真,這代表了有能力讓自己的小孩擁有教育資源豐碩的地區戶口,以及有能力幫小孩提供更多的學習內容訓練能力的家庭將比目前更佔優勢(這些家庭的社經地位往往較高);生在偏鄉的百姓不只仍然沒有辦法發展自己所長,且將被迫在偏鄉待上十二年,然後再想辦法再考大學的時候與在都市裡考了十二年試的同儕競爭還是在都市裡的前段大學。
而且,依據和我們的十二年國教版本類似的日本的情形來說,到最後明星學校的情形仍然沒有發生,只是變成只有少數社經不錯的家庭有能力就讀,情況似乎並沒有政府所宣稱的樂觀,而且也剝奪了一般學生獲得比較多元開放的學風,以及累積相關人脈的機會。

4.      城鄉差距將因此而擴大,升斗百姓將處於嚴苛的環境
如第3.點所說,到時都會地區的拉力將更加強大,一些分配到較少教育資源的地方可能會面臨人口外移的情形(假如那些人有能力遷戶口或買房子),需求帶動價格的狀況下(事實上價格本來就再往上漲了),要想辦法在都會區生活的一般人恐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城鄉差距的問題也可以從美國十二年國教實施後,某些地區白人的遷出比率大幅增加來看出來:「擁有足夠社經地位的人會盡可能的讓小孩子待在擁有比較多教育資源的地方。」

5.      倉卒的實行時限將衍生重重問題
筆者目前所看到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有四,其一是由於條件改變,原本市中心的前段學校擁有且是台灣僅有的開放校風與社團活力能否維持實在是一大疑問。其二是台灣國中不太注重性向探索,學生擁有明確志向者並不多,惟家長卻多希望小孩能夠就讀普通高中,在完全自由選擇的情形下,筆者擔心會有更多不適合走學術等相關普通高中路線的學生被送進普通高中就讀,台灣已經有點悽慘的高職相形之下會更受打壓。
而第三點則是筆者於公聽會時聽到的問題,有來自台東縣的人提到台東縣目前處於九十公里內沒有一所高中的情形,這些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的地方的學生與學校,要如何應付十二年國教所會帶來的諸多改變與問題也是一大疑問。
前二點筆者有在公聽會上提出過,但可惜的是,他們跟第三點一樣,在公聽會上都得不到回答。
最後一點則是在課程內容還是是以考試為主的博且深的狀況下,貿然取消考試制度,即有可能會使台灣喪失本身所擁有的優勢,譬如說學生整體而言的數理能力,恐將不只無法回到冠軍,甚至連第五、六名的位子都保不住

6.      教育部的政策制定挾制於特定利益團體,立場偏頗且毫無公正性
撇開教育部只要之前一公佈相關草案,被某特定利益團體一砲就趕緊修改的狀況不說,在北區師大附中的公聽會中,不僅發言中不支持免試制度倉卒實施或不贊成免試制度的意見頗多,在主持人所問的問題:「若一所高中的報名人數超過他的錄取人數,請問你贊成考試選取、在校成績判定還是抽籤?」三選項所占比率依會場統計為3:1:2(我也很好奇為什麼統計票數者不公佈原始票數,而是說30:10:20),這顯示了台灣,至少北區的與會者中還是有不少擁護考試制度的,但下面這兩段東西一對照當時的表決結果,實在是讓我們嚴重懷疑教育部立場的公正性,他們分別是與會者的回應以集中教司長在近來的新聞裡發表的言論:
「結果就根遠X雜誌的一模一樣,是1:1:1左右。」
「目前的社會共識就是希望免試能夠盡快落實」

我們的遠景與展望
我們不厭其煩的重伸我們支持十二年國教的理想,但我們反對目前這種對於達成理想毫無幫助、造成更多不平等與弊害、決議過程似有不公的十二年國教政策。如果政府真的有心想要達成相關目標,規劃相關課程與增編相關師資與學校的編制恐怕才是重點,一個就是設計用來考試和培養某些特定特質的課程內容就算不用考試,也達不到適性發展的目的,更不用說很可能還會使原本具有的優勢因此而消失了,台灣教改不應該總是在缺乏適度討論以及廣泛的民間參予的情形下倉卒實施,這種做法導致的失敗遠可溯及九年一貫,進則可見引起眾怒的北北基聯測;我們衷心希望,所謂的十二年國教,並非只是個徒留罵名的選舉政策而已。
我們是來自於台灣不同地區,處於不同求學階段的學生,我們很清楚單靠我們之力要改變一個幾乎定調的政策是難上加難,我們希望能夠獲得各位的幫助,請各位能夠提供建議或是任何形式的援助的人可以至臉書社團:!@#$%^&或與這個郵件地址或手機號碼連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